在QMES,我总能收获惊喜——西北工业大学伦敦

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执行副院长Andrew Bushby教授教学心得介绍

 

Andrew Bushby,男,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QMES)执行副院长、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现任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纳米视觉中心主任。先后任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材料系讲师;材料系高级讲师;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英国物理研究学会成员,皇家显微学会会士(机构委员会成员)。开发出适于生物组织和复杂三维实体结构三维成像的“靶区电子显微镜”技术,是小规模力学性能测试纳米压痕技术方面的权威专家,一直专注于力学性能尺寸效应的起源。

Andrew Bushby教授出席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2018级新生见面会并发表讲话

 

在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建立之前之前,Andrew Bushby教授所在的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已经与北京邮电大学和南昌大学这两所中国著名高校保持着长期交流的合作项目,英方对于联合培养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计划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英方也正在中国寻求第三所合作高校,目标是985高校中的一所。此前,西北工业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在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上已经建立了交流机制。在两校科研教学成果交流合作、互访互鉴的基础上,合作办学的项目一拍即合,中英双方拿出最具优势的专业通力合作,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便应运而生。

作为工程学院的奠基人之一,Andrew Bushby教授从初期两校就此次合作项目展开洽谈,到工程学院的筹建,再到学院建设的相关规划、工程学院成型开始第一次招生运营至今,他都充满热忱地投身其中,与学院先驱们一同为工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学院的过程中,他在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在校长等校领导的支持下,他亲身前往国内外多所高校进行学习调研。通过中英双方不断的努力,2016年5月20日,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西北工业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成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提供高质量、国际化的本科教育。2017年10月12日,我国西北地区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揭牌。学院的成立,不仅是西工大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合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进一步促进了中英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学院从2017年开始招生,开设两个专业,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01H)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407H)。作为落户西北地区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是两校长期致力于材料学科国际交流合作的结晶、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6月12日,Andrew Bushby教授受邀出席西安市首届“一带一路”智慧教育高峰论坛。该论坛还吸引了来自西安市外国专家局、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英国大使馆教育文化处雅思考试管理中心、加拿大文化交流协会、青少年托福考试中国管理中心以及西安市、咸阳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成员校、深圳市校长代表团、延安市校长代表团、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500余人参加。

智慧教育高峰论坛 (2)

Andrew Bushby受邀参加西安市首届“一带一路”智慧教育高峰论坛剪影

 

本届高峰论坛以“智慧教育,引领未来”为大会主题。作为西北工业大学伦敦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执行副院长Andrew Bushby围绕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综合测评手段创新问题,分享了他在学校综合评价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思考,以期为更多学校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而为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设更适合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智慧教育高峰论坛 (1)

Andrew Bushby教授分享办学经验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难题,Andrew Bushby教授也因此四处奔波。为增强师资力量,他亲自回国考察,大力引进了一批英国骨干教师。为寻找合适的图书、教材、资料,他多次同领域内科研专家取得联系,向其寻求帮助。同时,他还致力于两校进一步合作发展,促成了西北工业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教学研究中心的成立。通过该平台,中英两方教师能够共同探讨教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两校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教师们相互汲取精华,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再者,老师们还可以从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捕捉教学灵感和启发。Andrew Bushby教授认为,高校的国际合作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推动城市乃至国家之间友好交流的责任。他希望通过两校的深入合作,实现教育在国际合作中先导性作用。

在对Andrew Bushby教授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示:“首先,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能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同创建联合教育项目。沟通初期我们两校对此形成了共识,确立了清晰的目标,这为后来的项目顺利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英两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标准以及实验、实践在各自的国家皆名列前茅且拥有良好的口碑。工程学院项目筹建伊始,就确定了此次联合教育项目必须是由中英两校最尖端最具优势学科所结合。正因为中英两方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才促成了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工程学院这个优秀学院的建立。两校的通力合作,最终为中国家长、学生呈现出最先进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因此学院首次招生就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经过一年多与学生们的接触,给学生们授课、释疑解惑,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们比我们当初预想的要杰出得多。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富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一批学生在完成一年的学业后,都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长。另外,中英两校的领导与学院各科室人员合作无间,竭尽全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科学的教育、最完善的培养方案。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的确是中英双方非常成功的合作结果。”

Andrew Bushby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验

 

对于Andrew Bushby教授来说,只身前往大洋彼岸的东方国度开展常年教育工作,甚至是平地起高楼建设一所汇集东西两国精粹的学院并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能让他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情的科技传播交流事业。他希望借由他的努力培养出具有独特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学者,即成为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的科学工作者。希望通过在该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像工程师一样的科学思维、视角,拥有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在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研成果被英语世界掌控着。如果学生掌握了通往科学的语言——英语,学生就能找到通往科学圣殿的钥匙。当然,学生在工程学院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他们还需要逐渐学习科学家或是工程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工作的能力,胜任国际工作岗位,专业地解决问题。

除过课堂教学时间,Andrew Bushby教授期待跟学生们有更多接触,学院举办的每次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其中。根据以往他在英国的经验,英国的住校生并不多,随着对中国国情了解的加深,他惊讶地发现中国高校学生都是住校的,对此他认为这样非常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们生活在一起,联系紧密,加之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相当于模拟了学生踏入社会的情景。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甚至举办了给外教老师们上课的活动,系统地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缀了外教老师在中国的生活。Andrew Bushby教授开心地分享:“为了给我们上课,学生们用心地准备了很多素材。除此之外,还有英语演讲比赛、元旦晚会等,都非常精彩。在QMES(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英文缩写),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生也会教老师。所以我们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是非常特别的体验。”精彩又有趣的活动拉近了Andrew Bushby教授和同学们的距离,他们除了师生情谊之外,更是产生了深层的羁绊。

8DC137162C7AD611B61F35866E4_EC5BA80C_D2234

Andrew Bushby教授体验中国书法艺术魅力

 

谈及与学生们更多的互动,Andrew Bushby教授表示:“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有非常多,不过我最想说一说的就是今年暑期学生赴英国QMUL(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缩写)的暑期学校活动。暑期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优质有效平台。学生们在初到伦敦之时,都兴奋地描述了想象中对伦敦的印象,自己的期望以及先前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英国文化。最后暑期学校结束时,学生们表达了经过半个多月的生活学习,对伦敦进一步的认识和改变。

学生们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了他们半个多月的见闻与成长。展示的成果让我很是震撼,他们的表达有了飞跃式的进步,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还去参观了世界名校剑桥大学,我相信此次英国之旅令他们受到启发,会更加努力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对此,我甚感欣慰。”

Andrew Bushby教授更是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城市寻宝活动,并亲身参与进去,令学生们感到兴奋又意外,从而更好地融入新环境,适应暑期学校生活。

为人师者如春风,为两国友者如磐石。他是一名英国人,却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英两国的友谊和文化科技的交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Andrew Bushby教授说,他将用尽余生之力带动中英两国科技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Andrew Bushby,一位英籍来华之士,在长安、在中国倾负数载光阴。他对这个国家满含真情,追寻着心中的至美至善,余生也将继续为此贡献出生命的光和热。他从远方来,背着理想的行囊,播撒知识的种子。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此处吾乡。前无古人,却愿后有来者,与他一起开拓两国文化沟通之桥。今日他种下一株株的向日葵,来日中英友谊之花必将铺满跨越亚欧大陆的土壤。